close

在一家附有沙拉吃到飽的美式餐廳,隔壁桌坐著一個洋媽媽帶著3個小孩,老大是個約莫6歲的男孩,另有兩個大約4歲和兩歲的小女孩。

媽媽有點手忙腳亂的忙著招呼兩個小女孩,而哥哥一坐下來就自動到沙拉吧端了一盤菜回來,隨後換媽媽帶著大女兒去拿菜,哥哥就一邊吃一邊哄著那個最小的妹妹。混亂當中,看得出一點和諧和秩序。

哥哥還算乖巧的照顧著自己,很快就吃完了一盤,媽媽同時間一直在餵食那兩個小的;正當哥哥起身要再去拿第二盤時,卻被媽媽叫住,媽媽的臉色在我看來有點嚴厲。

我好奇的一直觀察他們一家人的互動,只是我沒想到媽媽叫住那個小男孩,說了這麼一段話:「哥哥,現在應該換媽媽去拿一點東西來吃了吧?你是不是要幫忙媽媽照顧一下妹妹們,讓媽媽先去拿,等一下再輪到你去拿第二盤呢?這樣是不是比較懂事?」說實在,這看起來很理性,但我卻被這樣的景象給「衝擊」到。原來,媽媽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知道「媽媽也會肚子餓」!

我來自於一個父母親總是完完全全犧牲奉獻,把孩子擺在第一位的家庭,在我們家總是孩子喜歡的就讓孩子先選,媽媽爸爸可以委屈一點吃比較不好的、睡比較不好的。一直到我已經念大學了,有時候出去旅行,若有人需要在地板打地鋪,也都是媽媽爸爸搶在先。我,可以變得很驕縱,也可以變得很予取予求,但幸好我沒有。

我常常有機會就告訴媽媽爸爸,不斷的提醒他們:「不要常常拒絕我們的付出,而要告訴自己在生命中辛苦了大半輩子,總是值得孩子對你們好。」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把我們這些大小孩都顧到了才想到自己。

<從小教育>父母喜好孩子要知道

化妝品廣告Maybelline的廣告詞「Because you are worth it」(因為你值得),有頗深的教育意義存在。

華人父母有太多都太為孩子著想,怕孩子餓著、睡不好,甘願自己犧牲奉獻,希望把可以給的都全給了小孩,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良心懂得去體會,說穿了,有些犧牲是不需要的,而我也贊同孩子需要從小就知道父母親也有喜好和需求。大多數的媽媽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吃什麼,但有幾個孩子也懂得媽媽喜好的口味?

從隔壁桌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來看,不管是文化差異也好,或家庭教育的差異也罷,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更是留意這些問題,心目中理想的模式正在漸漸的建立著。等孩子漸漸懂事,我一定不忘要他複誦著「媽媽爸爸的喜好」,讓他也要懂得多為別人著想!

文/凱吉

arrow
arrow

    天使與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