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我們對親人 沒有遺憾
看完這篇…忍不住鼻酸……許久沒有出現的…眼淚……有湧出的無奈……
希望人人對家人…永無遺憾……。
『人』,愈熟悉的反而愈不在乎,因為親密、因為熟悉,
便少了關注、少了體貼,所以就輕忽、漠視了。
這是『人』性格的劣質,情緒的慣性,
我們縱容著自己,卻傷害著親人,到後來也傷害了自己。
【要你畫出父母的容貌,你畫得出來嗎?】
認真想想:母親的眼皮是內雙還是外雙?父親的耳垂是厚大還是薄短?
母親的魚尾紋多或少?
父親額上的皺紋有幾條?
母親的臉上有幾顆痣?
父親的雙眉是濃還是稀?
閉上眼睛再想想:父母朝你走來的姿態是如何?
父母轉身離去的背影又怎樣?
從童稚到現在,父母的姿態及背影改變了多少?
母親操勞家務的模樣,曾讓你不忍嗎?
父親外出工作的背影,曾引你注視嗎?
是不是到現在才愕然發現:越是親密的人,越是識他不清!
以為熟悉得不得了,卻竟陌生得可以?
【父母記錄我們的成長,我們卻忘了記錄父母的年老】
一位伯伯就說到,當他41歲再婚時,由於無從通知在大陸的雙親,
便想親手畫出父母掛在牆上,聊表孝思。
哪想畫筆握在手上幾個月,竟然一筆也畫不出來!
思念中的父母是那樣清晰,但當細細回想父母的五官、長相、神色,
竟又那樣模糊,以致無法運筆!
20歲以前,他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那樣親密,那樣熟悉,
卻也,那樣陌生,那樣疏離!
陌生到,描繪不出父母的五官;疏離到,拼湊不出父母的長相!
他曾為此感傷了好些年,直到三個孩子相繼出世,
才在兒女的成長中逐漸淡忘了感傷。
這位伯伯的心情,我近年才得體會。
於是便趁某次回家幫母親染髮之際,在母親打盹的當兒,
細細端詳了母親的容顏,
將母親牢牢地記在了眼裡、腦裡、心裡,並擺進了意識裡。
再將母親青壯時的面貌與現在的容顏重疊,我濕潤了眼眶。
你是父母以青春、用歲月撫養成的。
父母記錄我們成長的同時,我們卻常忘了記錄父母的年老,
以致,常在長久分離後,有著莫大的懊惱,有著至深的追悔。
【別讓懊悔及心痛,持續一輩子】
不僅對父母如此,太多人待兄弟姊妹也這樣,在家時吵吵鬧鬧,
一旦因工作、因婚姻而分開,便不太見面了,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等到有所覺悟,通常已經太遲。
幾年前,由於學習皮雕而認識了一位朋友。
她隻身從台南北上工作,待人很親切,然而,這番親切只對朋友不對姊妹。
有一次,她嫁到台中的姊姊打了電話來,
正在她那兒的我就聽見她以敷衍、無奈的口氣應對,
並在掛上電話後露出了厭煩的神態。
「妳姊找妳有事啊?」我問她。
「哪有什麼事!
她一個家庭主婦,整天窩在家裡,能有什麼事!
還不就想探探,我過得有沒有比她好!
她就是這樣,從小就愛跟我比較,比功課、比獎狀、比學校、比人緣,
等出了社會,就比工作、比男友,真的好討厭!
可現在她結婚啦,又離妳最近,妳們應該更親密才對!」
我提醒她。
「不可能啦!她那種個性,我才不可能跟她親密!
我們兩個可能天生犯沖,從小就愛吵,每次吵都是我捱罵,
因為她最奸了,一聽到大人來就趕快擠出眼淚,自然捱罵的是我!
現在,好不容易擺脫她了,換我姊夫去受罪,
我幹嘛還跟她親密,又不是腦袋壞了!......」
這番抱怨猶在耳邊,數月後,竟在一個清晨突然接到她的電話,
哽嚥了好會兒,才吐出話:
「我姊死了,就在半夜,是產後血崩!
她體質本來就不好,這次又懷孕,我就告訴她最好拿掉,因為老大才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