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腳底養生11 讓你百病全消

 

中醫腳底養生,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因為腳部特定部位與體內各臟器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

 

腳底部存在著各臟器的反射區,某些臟器發生病變後,

可以在其反射區上反映出來。

 

按摩和刺激相應的反射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中醫腳底養生有兩個特點: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實行,

按壓搓和敲擊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費時不多。


其二是以中醫的理論和診治經驗為基礎,具有科學性和可動作性。

 

具體方法如下:

一敲擊腳底


每天晚上臨睡前用拳頭敲擊腳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勞。

 

通過敲擊給腳底以適當的刺激,促進了全身的血液循環,

可使內臟功能得以增強,盡快恢復精力。

正確的敲擊法是以腳掌為中心,

有節奏地向四周放射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

 

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

把腳放在另一側腿的膝蓋上,這樣比較容易敲擊。

 

每隻腳分別敲100次左右,無法使用力過度。

. 雙腳晃動


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發生內臟失調的現象,

出現諸如頭痛、食慾不振等亞健康徵兆,

簡單的腳部刺激便可促進血液循環。

 

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

只要持續56分鐘,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善,

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

 

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寢前施行此法,就會感到全身溫暖,有助於改善睡眠。

. 赤腳行走


此法的最大優點是使腳掌心獲得鍛鍊的機會。

 

腳掌心是保持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體健康的人都具有結實的腳掌心。

 

行走時儘可能讓腳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嘗試走走卵石路,

5個腳趾不粘在一起,能夠自由地分離和運動,

是赤腳行走的一大優點,特別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間留有間隙,

可使步履變得輕鬆起來。

 

為了增進身體健康,

在家應該儘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實行赤腳行走。

. 腳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進身體健康的自然療法讓有第二心臟之稱的腳底接受日光浴,

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陽中的紫外線刺激腳底,

可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強內臟器官的功能,

使身體結實起來凡是實行腳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

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氣晴好時,

每天可以在室外讓陽光直接照射腳底2030分鐘,

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大部分紫外線會被玻璃所吸收。

. 腳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醫生抱怨說,他們由於心事重重或是煩躁不安,

常常躺在床上睡不著覺,輾轉反側,睜著眼睛到天亮。


其實,因為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時,

雙腳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

 

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

待腳部感到溫暖,便可以在短時間內酣然入睡。

 

方法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用勁相互摩擦,

如果雙手也同時進行摩擦則效果更好。

 

只要用力摩擦20次,腳部就會感到溫暖,睡意也就來臨了。

. 揉搓腳趾


揉搓腳趾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每天揉搓幾次,每次23分鐘。

 

也可用手做圓周運動來揉搓小趾外側,只要在課間或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

 

由於計算能力是與小腦相關的,

而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故而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計算能力。

. 按壓腳根


長期伏案工作或坐辦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駝背,

糾正這種姿勢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刺激腳後跟。

 

背部之所以彎曲,是由於支援內臟重量的脊椎兩側的肌肉變得衰弱,

只有刺激脊椎兩側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來。

 

脊椎兩側的肌肉通過膀胱經與腳後跟相連結,

激腳後跟可以糾正駝背的姿勢。

 

方法是用手指強力按壓腳後跟,直至感到疼痛時為止。

. 單腳站立


單腳站立可以起到鍛鍊腳底的作用。

 

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採用金雞獨立的姿勢,踮著腳尖站立。

 

初時也許很不習慣,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

可以先讓雙腳後跟稍微離開地面一些,

習慣以後再踮著雙腳的腳尖站立,最後轉場到踮著一隻腳的腳尖站立。

 

單腳站立時,可先踮著右腳的腳尖站立12分鐘,

然後再踮著左腳的腳尖站立12分鐘,反覆輪流進行,

踮腳時最好雙手扶牆或抓緊欄杆,切記要注意安全。

. 踮腳登樓


生日常生活中,踮腳登樓是一個能使人全身得到鍛鍊的好時機。

 

踮著腳尖登樓,有利於調節血壓,使人精神飽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使與惡魔 的頭像
    天使與惡魔

    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

    天使與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