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問答~淨空法師解答

什麼是正法?

 

淨空法師答述:

與自性相應的是正法,與自性相悖的是邪法;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來說,覺悟是正法,迷惑的就是邪法。法有沒有邪正沒有。邪正從哪裡分邪正從迷悟,你要是悟了,邪法也是正法;要是迷了,正法也是邪法,《華嚴經》也是邪法,這個道理要懂。

 

為什麼說法法都是正法性現的,心現識變,不離自性,離自性沒有一法可得。那我們要問,如果真正覺悟了,妖魔鬼怪也是正法嗎是,畜生、餓鬼、地獄都是。眾生造業墮到地獄去,地獄是正法,為什麼他在那裡消業障,業障消盡都能成佛,業障不消掉怎麼行地獄跟天堂平等的,沒有差別,地獄裡頭消罪業,這個罪障,天堂裡面還要消福報,你修這些福,也要把它消掉,天堂去享福,一個道理!你就再不會有分別,再不會有執著。

 

所以佛教給我門,真正教弟子是善惡都不能造,佛教弟子修淨業。淨業是什麼善惡兩邊都放下。你要放不下,放不下你就出不了六道,不是去受罪就是去享福,你把你所造的一定有個地方去消,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出六道輪迴得修淨業。淨業是什麼斷惡修善是淨業,造作惡業不著相也是淨業,無論你是善是惡,只要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淨業。你信不信你要不信,你看看《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勝熱婆羅門的愚痴,甘露火王的殺業,善業,那是淨業。專幹貪瞋痴的,誰菩薩。善財童子去參訪,善財去參訪明白了、覺悟了,把自己的境界提升了。在這個境界裡頭叫鍊心,鍊什麼心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要沒有經歷這些事相,你怎麼曉得你不起心、不動念你怎麼知道你不分別、不執著一定要經歷,歷事鍊心。到什麼時候開始見性之後。沒有見性之前你不能修這個法門,擬修這個法門,你心被境界轉,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一定要明心見性,真看破、放下,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才來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最後的考試,你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考試通過了,你成就了。善財給我們表演的,一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這五十三大類的境界擺在眼前,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這真的不是假的。

 

我出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這叫真智慧、真學問、真德行,通過考驗的,這不是假的。通過歷事鍊心才成就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根本智是在老師那裡成就的,後得智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成就的,生活就是歷事鍊心。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觸六塵,菩薩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凡夫在境界裡面修不執著,這是一步一步往生提升,不要執著;真的執著的念頭都沒有了,你成正覺,小乘是阿羅漢,大乘是七信以上的菩薩,十信位裡的七信以上;然後再修不分別,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修不分別;最後在境界裡面修不起心、不動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超越十法界,你真的成佛++了。那時候你所現出來的境界是實報莊嚴土,在實報莊嚴土裡面再把起心動念得習氣徹底放下,常寂光就現前。常寂光是什麼自性,你就圓滿成就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總的來說,一是性,多是相,性相是一不是多,所以它相即。

 

 佛法裡頭,有人說佛四十九年到底在講什麼?

 

淨空法師答述:

我也用這個考過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是大學教授,是博士學位,也在學校裡面講經,對學生。有一次,過年的時候,他來看我,我出了一個題考他,我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到底講了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他答不上來,想了五、六分鐘,沒有辦法,他問我。我說佛經裡有一句話,四個字,《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說用這句話來答覆行不行他想了一想,行。諸法實相,要說白了,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佛四十九年就講這個東西。宇宙萬有真相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怎麼不會快樂這個真相,佛確實有智慧,他把它分作六條來說,第一是講性,性是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第二是相,性相,相是所有現象;第三是理,道理;第四個是事,理事;末後講個因果,你看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全講清楚了。

 

孔子說得好,「朝聞道,夕死可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說老實話,生死就沒有了,哪來的生死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叫了生死,了生死不是沒有生死的相,你對於個現象徹底明白了。生死在哪裡生死在念頭,前面滅就死,後念生它就生了,剎那之間,速度之快你沒有辦法想像。所以佛經上講,不生不滅,你們如果想想看,如果真的不生不滅,你說這個不生不滅不是一句廢話嗎有生滅,生滅幾乎是同時的,所以叫不生不滅。你說滅,它就生了;你說生,它又滅了,生滅是一不是二,叫不生不滅,叫生滅同時。所以你找不到,痕跡都找不到。我們看這個身體,使用了幾十年,老了,不太好使用,換一個新的。就像衣服,衣服穿髒了、穿舊了,你換一件,很自在。你的心好、行為好,身體愈換愈好。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身體,細胞組成的,這細胞新陳代謝剎那剎那都在生滅,有週期性,七年,舊的細胞一個都沒有,全是新的,每七年就是一個週期,整個換了。它換是時時刻刻都在換,念念都在換。那我們就想到,就好像一個機器一樣換零件,換零件為什麼不換新的如果換新的,我們身體不就愈來愈好嗎為什麼換老的、換舊的,換帶著病的愈換愈壞,這是什麼原因你不瞭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就換新的,不再換老的。

 

這個零件為什麼會老煩惱把它變老,憂慮把它變老了,這麼回事情。你有煩惱,你有憂慮,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貪瞋痴慢,愈換愈差。如果這些統統都沒有,心地清淨,所換的都是正常的,都是好的。這個道理你真的要想通了,你明白了,你肯定它,你接受了,我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斷掉,恢復到像佛菩薩一樣的心態。佛菩薩什麼心態我們這個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我在前後加了兩個字,前面加真誠,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後面加個慈悲,十個字。念念跟這十個字相應,你就不會生病,你就不會衰老。為什麼你的心態正常,細胞新陳代謝都是正常,道理在此地。有沒有效有效,非常有效。

 

最近這十幾年,我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這些會友們對我也很恭敬,幾乎都問同樣的問題,問我用什麼方法來保養身體我說什麼都沒有,什麼補品我都不吃,生活很簡單,素食,而且吃得很少。怎麼保養的清淨心。我的思想很單純,每天除了讀經,讀聖人的東西之外,其他的都放下了。幾十年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為什麼那些是魔,造成一個像網一樣,他有能力製造,我也有能力拒絕,不受他的誘惑。我們天天接觸的大乘經,跟諸佛菩薩做朋友,跟諸佛菩薩交流,你心才會清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邊都不沾,多快樂,多自在!這就是我養生之道。學了佛法之後,大乘經典是理論的依據,只要心行能夠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正確了,這是諸佛菩薩養生之道。這樣的存心,然後老師教導我們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對於宇宙萬有性相理事因果明瞭,要看破;明瞭之後,你當然就放下,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善中之善第一個念頭,淨中之淨,純中之純,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時時刻刻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你平安了,在佛法講你就得度,這是外國宗教講得你得救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善念主宰一切,意念就是在自己,不在別人。自己主宰一切,主宰自己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全在你自己的意念。這是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唯心所變,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就是自性。

 

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作人,是來幹什麼的?

 

淨空法師答述:

佛在經典上給我們一個答案,「人生酬業」,這個答案答得好。你過去生中行善積德,你這一生到人道裡面來享福,酬償你的業報,你是來享福的。如果過去生中造的是罪業,你到人間來你是來受苦的,你是來受報的。第三種,覺悟的人,明白了,苦樂都不受,來幹什麼來提升自己的境界,來化解眾生的苦難,這個有意義、有價值。所以自己認真修行不但為自己,為這個世界上苦難眾生,我們要真幹,要認真努力去做。

佛陀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講得太好了。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自己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你看他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他的財產,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他的事業是天天教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幾百個、幾千個人都教。佛陀是個教育家,佛陀是個好老師,我們得認清楚。

 

他教什麼普世的教育,不外乎倫理道德因果,這是普遍的。根性利的人,他對這個還不滿足,佛開方便之門,特別教他,用現在的話來說,講科學、講哲學。我進佛門是從哲學裡面進來的,我的老師是哲學家,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佛學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麼進來的。老師還特別叮嚀這一句話,今天你想學佛經哲學,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示很好。如果一到寺院,看不出哲學、科學,那我就覺得老師有問題。他把話說清楚、說明白了。過去寺院裡這些出家人真有學問,有道德、有學問。他說現在社會變了,為什麼他們不學了。這才知道我們自己這一生應該走的方向,應該追求的目標。

 

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接受了。我學佛五十九年,講經教學五十二年,沒有道場,一個人到處流浪,還算法緣不錯,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歡迎、有人接待。但是非常感嘆,現在很少人願意學佛,為什麼太苦了。所以不能吃苦不行,學佛要能吃苦,要能持戒,戒是無上菩提本,無上菩提就是成佛,成佛的根本在戒律。

 

戒律從哪裡學? 從《弟子規》學,從《感應篇》學,佛家的戒律是《十善業道》為什麼現在十善業道做不到十善業道還有基礎,中國過去儒釋道三家,從一入門就紮根。《弟子規》是儒家的,《感應篇》是道家的,十善業是佛法的,這儒釋道的三個根,統統要學。一定要從《弟子規》學起,根之根,像蓋房子一樣,那是地基。《感應篇》是第一層,《十善業道》是第二層,你不從這下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現在學佛,這麼多年,我走過許多國家地區,接觸過許許多多學佛同學,大多數是華僑,旅居在海外。最近十年,我接觸世界許多不同的宗教,每一個宗教都很好,真的是一即一切。每個宗教修學都是這兩句話,你要能持戒,你要能吃苦,你才能學得好。如果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那就是一樣的,都沒有辦法契入聖賢的境界。這個太重要了!

 

頭一個救自己,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像方老師為我介紹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要沒有得到最高的享受,那你叫白學了。最高的享受,不是有財富,不是有地位,與這個絲毫不相關。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快樂!一天到晚歡歡喜喜,佛家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這一生沒有白過。快樂從哪裡來不是外面刺激來的,是從內心裡發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從內心心裡往外面湧,叫法喜充滿。儒家有,道家也有,你看儒家《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孔子有個最得意的門生,顏回。顏回沒有地位,貧民,沒有財富,學生當中物質環境最差的,簞食瓢飲,過這樣的生活。簞是吃飯連飯碗都沒有,用什麼用竹子編一個蔞做飯碗;喝水沒有水杯,沒有杯子,用葫蘆瓢,瓢飲。那樣的生活,夫子說得好,要給別人,沒有人能受得了,可是在顏回顏回一天到晚歡喜,「回也不改其樂」,學生當中最快樂的是顏回。他樂什麼把聖賢人所教的那些理論他明白了,教誨他都落實,他都做到了,他怎麼會不快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五常五倫、四維八德相應,你說他能不快樂嗎世間人縱然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不快樂!生活得很痛苦。現在的大富長者,我遇到的也不少,有億萬富翁,晚上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你說他多痛苦,他哪有我這般自在!

 

2011 講於香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使與惡魔 的頭像
    天使與惡魔

    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

    天使與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